蘇緋雲博士

蘇緋雲博士
生物化學博士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學。她開始認識這個奇怪又奇妙的世界。他沒有什麼偏見。比如,學語言,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只要他有正常的頭腦和器官。他接觸到什麼話,他就學什麼話,中文、英文、俄文、法文......都一樣可以學。你要你的孩子說那種語言,你就讓他接觸那種語言。

常常聽到華人父母埋怨,「孩子都不講華語,要他學他又不肯學,都洋化了」。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先交了給父母親去影響的。父母起碼有五、六年的美好時光可以教孩子華語(或任何你要他講的語言)。即也是孩子學話最好的時期。記得廿年前來了一批難民,英語都不會,大人不會,孩子也不會。但是,不到一年半載,六、七歲的孩子都講得頭頭是道,替父母當翻譯員。孩童時期是學語言最好的時間,因為他的耳朵好、記憶好、舌頭、沒有偏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鄉調」。雖然我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加起來的年數,還不到我在美國年數的一半,但是我的英語還是有中國腔調,因為我是小的時候學中國話的。有時候,人家不知道我會講粵語(因為講座用華語),會後就用普通話與我交談,我聽了他的普通話,就問他:「你懂粵語嗎?」,或是我就用粵語與他交談。為什麼?因為聽出他的粵語口音。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懂得華語,我們就要讓他從小就講華語。其實,如果我們自己能講華語,我們只要很自然的和他講話就是了,他自然而然就會了。


你聽過「母語」一詞嗎?為什麼叫做母語?就是媽媽講的話。什麼意思呢?在過去一般的社會裡,小孩子從小就在母親身旁,他與母的接觸最多,母親也是與他談話最多的人,因此孩子就學到「母語了」,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兩夫妻都是福建人,都講閩南語,但是口音不同,我們四個孩子也都講閩南語,但是他們的口音和我一樣,當然,因為我與他們一起的時間最多。

埋怨孩子不講華語的父母,應該知道責任是誰的了!

不但是學母語,其它一切也是一樣,父母是近水樓台,父母應該是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應該是最具影響力的人。天父造小嬰兒,不但不能自立,連活也活不了,除非有人照顧他,誰應該是照顧他的人呢?當然是生身的父母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是這麼「不適合生存」的呢?根據進化論的定義,最適合生存的就是孫子最多的生物(單有孩子──第二代,是不夠的,必須能生產第三代才行,因此是看孫子多不多),人類不但第二代那麼少(每次絕大多數只生一個,而懷孕期又那麼長),第三代也是那麼少,而且出生之後又不能自己存活!怎麼能與蜘蛛或蟑螂競爭呢?他們一次生那麼多,而且一出生就自己到處跑,自己找東西吃!有沒想過為何這稱為最進化的人類竟是這麼「不適合生存」呢?啊,啊,原來人類不是最進化的生物,我們不是經過千萬年物競天擇,從變形蟲演變而成的。原我們是全知全能又愛我們的天父所造的,祂的創造奇妙無比,祂造人類的嬰孩如此「軟弱」,因為「祂願人得虔誠的後裔」(瑪二)。怎麼能有虔誠的後裔呢?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誰來教養呢? 「利慕伊勒王的言語,是他母親教訓他的真言。」(箴卅一)「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能和訓誨。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一)。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

原來創造者的設計奇妙,父母要負責教養兒女成為虔誠的人,因此小嬰兒不能自己照顧,必須大人照顧,才能存活。父母要是盡責的話,孩子先被父母教導。因得父母照顧,自然建立親情,自然信任父母,也自然接受父母的教導,學習父母的語言、習慣、處理事情的方法,對人對事的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等。

要是父母教得對、教得好,當然孩子成為虔誠的後代;要是父母不教,孩子就被他人影響了;要是父母教錯了,可憐的孩子,他學了錯誤的事情,錯誤的習慣,將來要改,談何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