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 / 吳丹寧  
專家 / 徐雨虹博士 兒童教育專家 

4歲大的孩子染上了瘋狂購物的毛病?如何在孩子的小腦袋裏裝入「節制」的概念呢?

例一:張曉荷媽咪的看法

公公婆婆常常帶著4歲半的女兒一起去逛超市,有時候我們下班回家也會帶她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最近我發現,女兒染上了瘋狂大搶購的毛病。一到超市或便利商店就很興奮,看到東西就往自己的籃子裏放,不讓她買就鬧著不肯走。我想也許我們做大人的該讓孩子有點金錢觀念,讓他們瞭解錢是辛苦賺來的,只有克制欲望才能感到滿足。


例二:周漪俐媽咪的看法

我女兒漪俐也經常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去逛超市,老人家愛把孩子往購物推車裏一放,好像帶著孩子,買東西來心裏特別踏實。但我發現,其實帶孩子去超市也是很好的教育機會,例如,教孩子認識新環境,讓她落落大方地面對陌生人友善的招呼。至於購物方面的習慣養成,我認為關鍵在於家長的表現,我家公婆都是比較節省的人,買東西經常會進行比較、衡量,女兒在一旁耳濡目染,有時也會模仿大人的口氣,「斤斤計較」地說:「哎喲!那麼貴,算了,不買了!」此外,我個人認為,孩子的要求,該滿足時還是需要滿足一下的。一個星期去一次超市,難免有些她的日常用品或食品需要購置,家長可以把這些為她購買的東西當作她的「任務」來分配給她,這樣她的購物行為有了明顯的目的性,就不會亂買了。

專家的話:利用機會教育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中,商家想盡辦法去刺激你的耳目,點燃你的購買欲,只不過大人大知道生活的規則,知道有所節制。


在4歲的孩子身上,出現了瘋狂購物的行為,正是一個教育機會。利用機會教她了解人應有所節制,還不算太晚。如果她一哭鬧就滿足其要求,那她就會覺得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是正常的,將來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心理承受能力就會特別差,感到特別痛苦。而且會不自覺地把哭當作手段。這樣一來,她既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達到目的,也喪失了未來面對挫折的勇氣。
那麼,具體而言要怎麼做呢?首先,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用故事、例子、比喻等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東西可以用錢去買,但錢是有限的,要分清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有些東西目前不是必需的。但如果現在努力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獲得。


藉遊戲培養自制力

在家裏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逐步鍛鍊孩子的自制力。比如,讓兒童選擇:馬上吃糖果,可以吃一個;等待5分鐘後,就可以吃2個;現在就想玩某個玩具,只能借來玩一會兒,如果可以等待一天,並且這天自己吃飯、按時作息等,就可以得到這個玩具。這樣,可以慢慢培養起孩子的自制能力。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就要堅定自己的正確觀念,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堅定、平和,保持情緒穩定。不能孩子一哭就心軟、投降或生氣、吼叫,那只會害了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哭並不能解決問題。幾次之後,他就不會再採用哭鬧的方式了。

要思考:在家庭中是否過於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誤認一切都理所當然是他自己的。這也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許可權範圍的契機。讓孩子知道,他的衣食住行、適度的學習和遊戲用具,是可以得到滿足的。甚至可以每個月給孩子固定的零用錢,供其自由支配,這也有利於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但家裏別的支出,是由大人支配的。

此外,還要思考孩子的合理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引導孩子擁有其他方面的滿足感,如遊戲中的成就感,生活自理時覺得自己很能幹等。同時,家長也要想想是否過度用物質獎勵的方式,刺激了孩子的購買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