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中文部落格祭》經已塵埃落定,但爭議的事項仍然方興未艾,大家還在圍繞著核審與評審制度談個沒完。

乍看之下,《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和台灣中時電子報所辦的年度部落格大獎活動並沒有兩樣,同是全國性的相同性質賽會,不過論及權威性和影響力,後者在全球中文部落格世界,依然位居大哥地位。

抬舉他人,滅己威風之事,原本是不做為妙,可是話又不是那麼說,有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適當的提醒總是需要的,這樣做我們才會不斷力爭上游,向前邁進。

《大馬中文部落格祭》籌委會如何核審報名參加的千餘個部落格?相信除了少許多人知道之外,大多數人都不大清楚。


被淘汰出局和被選入圍的部落客同樣在資訊缺乏下,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局面。遭踢出局者可能會拿自己的部落格與入圍者作比較,對較自己表現遜色者能入圍而感到百思莫解…。

入圍的部落客及最終獲得大獎的幸運兒可能不會太過在意自己如何入圍,如何得獎?只不過,若同時間他們都曉得為何能入圍,能取得大獎,豈非對他們“錦上添花”,對《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崇敬自然加倍,而落選者將會更加尊重大會的決定。

老爹提出上述兩點,即(一)遴選入圍部落格的條件和(二)取得大獎的部落格優秀之處,大會有必要通過官方的正式途徑加以闡明賽事準則,做到透明、公正及有效率,才會使所有參賽者和關心中文部落格發展的朋友心服口服,即使不能達到一百巴仙的成效,起碼可把異議的聲浪減到最低。

提到終審團,主辦當局根據什麼基礎下找到這13位人士當評審,老爹不知道?老爹個人的看法是,《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是一個全國性的賽事,而且其中一個獎項頒給海外的部落客,因此評審團成員的選擇性一點都不可馬虎。

如果您問老爹,千餘個部落格都經他們的手去遴選嗎?老爹實在不清楚,也輪不到老爹去過問;但老爹要提的是,主辦當局將賽事分成近三十個組合,偏偏只找來13位評審員,那究竟他們是如何選出三十位大獎的得獎者呢?

再說,這13位評審員對三十個組合的主題是否都有著專業的相關認識?其實,不曉得您知道與否
,諾貝爾獎和最近在香港頒發的邵逸夫獎得獎名單是如何產生的呢?老爹覺得,主辦當局每個組合都成立一組評審,其中一位最具份量的人士任組評審委員會主席的方式,值得《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借鏡和仿效。

坦白說,要全體參賽者都認同評審團的最終決定,那評審團員的“背景”必須很強,很有說服力,不然由他們評審出來的成績將會欠缺公信力,不會受到參賽者尊重。

況且,不具公信力的評審結果,也會影響來屆的參賽反應,試問倘若面對反應不佳,贊助商還會繼續支持嗎?面對這樣的窘境,賽事還能辦下去嗎?

老爹和大馬眾多中文部落客們都盼望,第三屆的《大馬中文部落格祭》能比第二屆辦得更好,不足之處都獲得加以改善。 《大馬中文部落格祭》能否一躍龍門,成為華社、中文部落格群年度盛事,得獎者能否個個都實至名歸,還須《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加倍工作,以及全國中文部落客的持續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