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處罰你的小朋友之前,你要先怎樣做呢?

我們這一代為人父者過去都是在父母嚴教苛管之下成長的,然而“棒打出孝子”這被過去年代
父母視為金科玉律的育兒理念,在現時代已不那麼管用。

以今日的眼光看來,動軋就行家法,用粗壯的藤鞭往小朋友身體部份抽打,實在有些過於嚴苛。
部份為父者認為小朋友做錯事要“打”,才能糾正其錯誤,不過另一部份卻不同意這種做法。

如果你是位父親的話,不曉得你會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每當你用鞭子打過家中犯了錯的小朋友後,不一會兒你就會後悔了?你可能會想,是否還有更理想的法子,替代用鞭子呢?



小朋友是可愛的,經常出遠門公幹的老爹,每每回返家園,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一個箭步踏入屋子裡頭,把一對寶貝兒女擁進自己的懷裡。

平日已是聚少離多,自然對小朋友的關愛之情較為濃烈不在話下,所以每當小朋友在你面前出了狀況,就會出現“要打不是,不打也不是…”那種無所適從的局面。

人是情緒動物,在衝動之下,還是拿起鞭子,往犯錯的小朋友屁股抽了幾下;不過,這幾鞭卻是,打在小朋友身體,痛在老爹心裡。

的確,有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並非易事,尤其當我們對小朋友的行為感到非常生氣時。老爹則覺得,小朋友犯錯是難免的事情,處罰固然要,但糾正他們的錯誤比懲冶來得更重要。

也許,打了他們之後,我們的感覺會好一些,怒氣也稍減,並在小朋友面前達到展現父親的權威,但長久下去,不僅對小朋友的身體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而且也傷害了他們弱小的心靈。

詳盡地說,“打”雖然可取得短暫效果,但小朋友終究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將有傷害,更損及親子關係;對年紀較大的孩子,更容易激起他們反叛的心態。

小朋友做錯事情,他們潛意識可能了解自已做得不對時,會顯得慌張失措,在場的父母要做得應該是冷靜應對,先給予小朋友解釋的機會,也讓他知道,父母會讓他們有改正的機會,但機會只有一次,下回再犯,他們就必須接受處罰。老爹這一個家的規則是同機會只有三次,小朋友也曉得這一項家規,通常他們犯錯,在不願的受罰情況下,最終也接受處罰。

老爹的看法是,賞與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但小朋友更需要愛與尊重,也唯有這樣,小朋友才會甘心情願地合作。

除了鞭打,老爹與太太也採用“隔離”,闢一個空間,例如一間房或一個角落,讓小朋友獨自反省,過後再適當的安撫和教導,相信會有很好的收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