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小朋友很可能是過度保護,稍微遇到些少的挫折,就經不起考驗而“跌倒”,一蹶不振。

這也難怪,現時社會的現實,華裔家庭在顧及教育和生活開銷,一般都採取家庭計劃,孩子重質不重量,二至三個
就夠了;既然重質,那凡事就自然準備得妥妥噹噹,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父母都儘量給予滿足,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似乎過度保護。

日前,從一位輔導老師口中了解,曾經有一位母親帶同她的女兒找他幫忙,原因是她的女兒要入營,參加國民服務集訓三個月;現在的問題是,她的女兒面對不會收拾披子、枕頭,也不會洗衣物,因為這些工作,平時都是由母親及家裡面的印尼女俑幹的。


這名輔導老師很幽默地說,他原本打趣回應,把印尼女俑帶去國民服務營便行了;不過,他還是認真的要求這位媽媽事不宜遲,赴快培養女兒學習自主,塑造她獨立的格性。

如何讓孩子學習獨立,父母的法子明顯存在著差異,母親則希望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然學會獨立,但父親則望他們在毫無限制的情況,自由探索,讓他們從嘗試中學會自我約束。

兩種方式,兩種教法,也有兩種結果,問題是孩子應依那一種方法學習呢?一般而言,兒女較常與母親相伴,而父親則為了生活,在外頭忙,因此,影響兒女最深的是母親;老爹建議,在這方面,父母之間要協調,同時有共識,不然孩子無所適從,夫妻間的爭吵難免會經常發生。

老爹和太太對培養一對小朋友獨立性格不亦樂乎,在這方面的溝通從沒間斷;我們認為,在小朋友尚在襁褓的時候,保護他們,遠離危險,免於受到傷害,基本上是可行的;可是,在小朋友手腳都靈活自如時,父母還是老樣子的話,那就會限制他們對事物好奇心的求知欲,也阻撓了他們成長的機會。

老爹和太太採用的方法是既可保護一對小朋友的安全,又可免於扼殺他們的好奇心的折衷辦法,那就是在安全的環境下,讓他們自由探索。

我們讓他們學習自己收拾床單、洗刷,幫忙開飯、修剪花草、曬衣服,還有有時也讓他們了解如何掃地、抹地………。在公園或是登山,我們則讓他們隨處奔放,讓他散發用不盡的精力、能量,他們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但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要看些什麼和玩些什麼。

讓小朋友獨立,不只是身體行動上的獨立,思想也應獲得相應的提升;老爹和太太經常在小朋友發問問題時,還沒告訴他們答案前,習慣上會反問他們的看法,有時候我們會對他們的反應感到驚訝,原來他們對自己的問題,都想好了答案,發問只不過是要受到肯定而已。

當然,如何小朋友真得是不懂才發問,父母千萬別為難小朋友,反而要竭盡所能,找出正確的答案,即使一時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但答應他們去尋找答案,就得覆行諾言,否則會失信於小朋友,也會造成他們會對求知卻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