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脫離填鴨式、教條式的教育制度,和"逃離"痛苦的學習方法,施仁政研發三項殊妙的施氏教學法,即能讓孩子輕易建立數學演算概念,亦能快速掌握閱讀技巧。但,其目的並非要孩子更有機會贏過他人,而是要讓孩子更有時間和能力去探索他們的世界。
早在十多年前,施仁政開始投身于兒童教學研究,並成功取得3項專利發明,即讓孩子輕松學習,加強識字能力的"施氏華語字卡流程教學法"、讓兒童從游戲中對加減演算法產生興趣的"施氏兒童智慧數學",以及"彩虹飛書"(漢字筆順分色)。惟他卻無限感慨地表示︰盡管對這3項兒童教學法有一定了解的家長及幼教老師,都迫不及待地等待他開班教學,可是,此教學法卻總是難以廣泛推廣,始終未能在全國掀起熱潮,以讓更多兒童受惠。
家長不相信本地發明

|
施仁政從工業工程師投入幼教研究工作,只為協助孩子們脫離過時的教育製度。
|
"我想,主要原因是,家長一般不相信本地人有能力發明一套完全符合兒童學習心理的教學方法來造福幼兒。"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在創造 字符號的過程中,施仁政老師可說是嘗盡甜酸苦辣。
|
我們常形容:孩子就像一塊海棉般,吸收力超強。但,為什么父母或老師都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教導孩子認識數字
,或加減乘除法時,盡管用盡所有的手指和腳指,孩子就是沒辦法精確及快速地認出1234......或搞清楚數學的演算概念。或者,教導孩子識字時,他們總是"快學易忘"。那是我們的傳統教學方法不夠完善、不合時宜嗎?從這期開始,《中國報》給大家推介一些突破傳統的"革命性"教學方式......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集體學習可以讓孩子打開心門,激發與鼓勵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表現潛能,且也容易加強他們的吸收力。
|
擁有35年歷史的"幼兒音樂"(Kinder Music)始于德國,在美國發揚光大,90年代初期被引進大馬。
這個針對零歲至7歲兒童而設的課程,不但能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也間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正確的學習態度、團隊精神、創造力......
誰說,襁褓中的零歲嬰兒沒必要去上課?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駱毓芝老師:我們千萬不能說一些令孩子"凋謝"的話。
|
透過美工、繪畫或集體創作立體模型,不但可讓孩子展現這方面的才華,更可打開孩子重要的兩個"金鎖匙--(1)
豁達的思維;(2)樂觀、積極與正面的思維。
基于瞭解孩子的心理、行為與創作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駱毓芝老師特地設計了一套,讓孩子學習起來感覺輕鬆自在又快樂的課程,引導孩子勇敢去探索,以及有信心做自己。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駱淑慧認為,讓孩子大量閱讀益智繪本,當他們長大后,自然養成正確的判斷力與價值觀。 |
通過繪本,積極推動生命教育的駱淑慧如斯為家長們解謎:“其實,繪本中的圖與文都是根據幼兒的特質與需要而發展出來;繪本中的文字與圖片扮演著相輔相成的角色,有時,文字不多或沒有文字的繪本,反而擁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讓孩子作進一步思考。”
駱淑慧認為,讓孩子大量閱讀益智繪本,當他們長大後,自然養成正確的判斷力與價值觀。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