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說,學音樂的小朋友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使小朋友們更合群!老爹的看法是,這項說法是不容置疑的。

瑞士Fribourg大學的心理學家Maria Sychiger也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她把多名7至15的學生分成兩組,首組學生每週獲得額外五節45分鐘的音樂課,而另外一組則相對的減少學習音樂的時間。

三年之後,她發現用額外時間去學音樂的學生比起另一組學生的語言成績好,同時,即使學習數學時間比另一組短,平均成績也不會比另一組差。

老爹的兩位小朋友也是學音樂之人,他們每週都去音樂學院上鋼琴課,在家中則有太太陪伴練習。

老爹覺得,學音樂的小朋友經音樂老師不斷提醒關係,學懂“聆聽”的重要。小朋友在上音樂課的過程,必須先聽老師

的講解,還有老師的彈奏示範。

單獨學習的小朋友全程都在“聆聽”老師單方面的教導,而多個小朋友一起學習的則要互相“聆聽”,大家
合奏時,還要互相協調和配合。

讓小朋友長久學習音樂,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華樂…,都能讓小朋友培養互相聆聽和協調合作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將會成為習慣,對小朋友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學校都不重視音樂科目,他們不是缺乏音樂教師,便是把音樂科當作次要科目,可有可無,有時為了趕著把當前科目教完,寧願犧牲音樂科。

老爹的兩位小朋友,老大以諾學琴已近兩年,而老么以迦之前一直是陪練角色,今年始才正式拜師學習。

若說他們在“聆聽”這方面是否進步多了嗎?老爹無法像那位心理學家般,將小朋友分成兩組進行實驗,但老爹想,如果兩位小朋友沒有上音樂課,他們的性情可能不會像目前那麼樣,溫和且與人相處沒多大有問題。

說實在,當今的小朋友活在資訊爆炸時代,負面的資訊吸收過多,以至學生愈來愈暴力,他們也過度傾向以自我為中心,長遠下去將會影響社會的發展。

懂得聆聽他人,互相協調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社會智慧,因此,每個家庭,還有教育子弟重要機關-學校,應該重視“音樂”,讓小朋友培養這種素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