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殊榮讓我們去追求呢?可能,我們奪獎無數,一世人都在享受著觀眾的掌聲,也可能我們窮一生的努力,都一無所有。

聞名遐邇的諾貝爾獎離我們太遠,不過,兒時自我們進入校園就讀的那一刻開始,大大小小的賽會不計其數,還有報章、雜誌、相關的教育機構辦的活動,都為我們提供獲獎的好機會。

想想看,您活著至今,參加過多少個賽會活動,嬴獲多少榮譽及獎項呢?

說實在,老爹對獲獎向來並沒有太大的渴望,求學時代參加學校文藝活動,僅抱著一顆對文化的熱愛精神,響應參與,得獎與否,從來就不再乎。

還記得中學時期,曾在華語演講比賽及繪畫比賽中有所斬獲,但印像中並沒有格外的興奮,拿到獎杯之後,只是捧回家讓父母看看,然後擺放在客廳而已,從未有過大事慶祝。


出來社會工作之後,記得受到上司的鼓勵,參加了馬來西亞新聞從業員最高殊榮的「黃紀達新聞獎」競賽。老爹選了一個專訪漁村系列報導參賽,沒有得獎,沒有抱著希望得獎的老爹也沒有什麼遺憾。

老爹始終認為,參加賽會活動的重點該是參與的精神,而非志在奪獎。若是為了奪獎而爭個您死我活,各不相讓,或是得獎的一方意氣煥發,不把敗者放在眼裡,至於失利一方則垂頭喪氣,失去鬥志,從此一蹴不振,這都不是比賽的真正精神。

 

有人說,“追求奪獎”等於“追求虛榮”,或者您不同意這種說法,不過它卻反映現實社會確實存在這種病態。不是嗎,扭開您的電視機,看看那些才藝競賽,還有那些野外探險活動,每位參賽者都為了那畢豐害的獎金和揚名,甘心情願地費時、費心和費力,作出出位的表現。
勝出者,不但生活改善,而且各種各類的工作接鍾而來,例如娛樂公司一紙合約,還有出版社的寫書邀約待。只是後浪推前浪,競賽活動每年都在舉辦,倘若得獎者沒有把握好機會,殊榮很快就變成虛榮,過眼雲煙。

老爹不渴望參賽一定要得獎,當然也不鼓勵孩子們這麼做。我們不反對孩子們在教會和學校參加各項賽會,相反的我們陪同他們出席這些活動,他們奪獎,我們給予鼓勵,落敗則加於安慰。對他們強調的是:「勝不驕,敗不餒!。」

 

參加第二屆「大馬部落格祭」活動是出自對馬來西亞部落格年度盛事的最真誠支持,老爹這次是第二度參加,去年入圍卻沒得獎,今年同樣入圍,但能否破蛋得獎,老爹同樣是不在乎。即使還是和去年同樣命運,明年的類似活動,還是不會少了老爹的份兒…。

老爹這番志在參與,不望奪獎的精神,是身體力行的一個鐵證,它對於下一代,我們的孩子們起著重大影響,起碼他們不會認為人生歷程就只為了奪取那幾個獎項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