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親子教育比方為一門武功,父母最該學會的是那一門派的那一招,那一式呢?

放眼去瞧瞧,原來許多父母最愛用的卻是“逼迫”絕學,期待的是一個不需要經過“發展時序”的天才兒童。例如,我們要求小寶寶9個月便會走路,一歲會說話,兩歲懂自己洗刷,三歲會讀書,最好七歲接受啟蒙教育前,便會四書五經,十歲時什麼都懂…。

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以各自的想法,訂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小寶寶或小朋友,然而這樣的小朋友最後卻成為什麼都不大懂的孩子,而且還要背負一身壓力,不健康之下成長。

父母的苛求,建構了混亂的親子戰爭。那麼父母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做些什麼呢?老爹覺得,是了解您孩子的時候了。了解小朋友,只能循序漸進,這是因為小朋友不可能依據父母的拔苗助長的步伐,也不會因父母的威脅恫嚇而變得更聰明。

每一位父母都有必要了解,小朋友與生俱來有三個非常有趣的本能,即“吃飯、睡覺、上廁所”,它們會在他們最成熟的時候建構完成。小朋友的個別差異意謂著,每位小朋友的發展時間表各有不同,例如老爹家中的小朋友以諾兩歲便會洗刷,但別家小朋友可能要三歲才學懂,但這並不定是聰慧與否的指標,相反的它在在說明每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
惟有了解這項道理的父母們,才能用非常平凡的心情,去面對小朋友的“變動”。也惟有這樣的父母,在培育小朋友時,才能合情合理。

小朋友學習生活上各項動作是有跡可循的,從他人身心上的成熟,身體上的準備,發出了明顯的“訊號”,然後由大腦接受了是項“訊號”,轉化成學習的動機。

至於父母,千萬別操之過急,給小朋友壓力,相反的要學習“等待”,透過各種管道,包括親身示範,讓小朋友得到輔助,學得更好。也許你覺得這樣的學習方法有點兒怪怪的,但它正是不折不扣的好方法。

小朋友從實務的學習中,得到實際且實況的學習方案,這遠勝於恩威並濟的方法;相信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以歡喜的心情接受,再以另一個等待的心情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老爹從來不相信小朋友一次便學會父母所教的動作,起碼我家中的兩位小朋友也要兩、三次才會習慣所教的“動作”。因此,小朋友在過程中出現狀況,基本上是值得原諒的,同時給予鼓勵。

學習不該是嚴肅,嚴 的學習只會讓小朋友渾身是傷,輕鬆的學習之後,換來的往往是一串驚奇與滿臉快樂。正所謂專家常說的“快樂正是學習的寶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