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衛(Josh McDowell)

麥道衛(Josh McDowell) 



  
30歲的麥克站在講台上,熱淚盈眶。之前有不少人在台上追憶麥克的父親榮神益人的一生,這位牧者忠心事主35年,因癌症辭世。大家懷念牧者敬虔的生命,讚賞他愛神愛人,及在處理文件上的貢獻,但惟有兒子對父親的描述,叫人認識牧者鮮為人知的一面,也叫在場的人對牧師敬愛有加。
  
兒子忍住淚水,述說自己兒時怎樣坐在爸爸懷裡,聽他說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他更緬懷父親親自教他騎腳踏車、釣魚,對壘賽籃球,沙灘衝浪。他記得中學畢業時,爸爸罕有地表露了他興奮之情,在他的大學畢業典禮和婚禮上,爸爸欣喜之情仍歷歷在目。還有父親臥病在床時,父子倆親密而深入的知心對話。
  
麥克的聲音顫動:「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會懷念我的父親,但我更掛念我這位良友。」
  
有一次,我在餐廳遇到一位女士。這位女士曾聽我講道,也與我交談,她的丈夫是一間大公司的資深副總裁。當她主動過來與我握手時,她便哭了起來。

  
「我要告訴你,我的丈夫剛去世。他生前年薪超過一百萬美元,他大部份時間都到世界各地出差,卻從不人孩子花一點時間,即使他在家中,對孩子也十分冷淡。孩子長大後與父親形同陌路,甚至憎恨他。他在病榻臨終時對我說:」我贏了世界財勢,卻輸了我的家庭。 」」。
  
不用我多說,你也知道我羨慕哪一位父親。我希望象麥克的爸爸,喜歡親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孩子不時想起我,打電話找我「聊聊」。我希望兒子邀請我作他的伴郎。我盼望成為兒女的好朋友。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與上一代相比,難度已經降低不少。艾德理在《新聞周刊》發表的文章中有以下的資料:
  
49歲的三藩市商人布敏輝清楚記得父親和自己打過幾次球(因為只有1次)。他也記得自己中學畢業時,父親對他說的話:「有個跟你同樣是18歲的少年,剛簽了一份10美元的棒球員合約!」
  
46歲的工程師丹尼聲稱,他的爸爸從來不曾說過「我愛你」,雖然他知道爸爸愛他,但50年代的爸爸沉默寡言,不會表達愛。
  


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韋斯坦甚至知道,32年前他出世那天,爸爸留在辦公室工作,他覺得第二天才去看初生的兒子並不算遲......。
  
我們可能不像這些爸爸,但今天我們仍對養兒育女有許多錯誤觀念。
  
有些爸爸認為理想的男人是「硬漢子」,既要吃得苦,又要力健身強,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有些爸爸從父輩承襲了一些過時的觀念,如「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照顧孩子是媽媽的責任,爸爸與孩子交朋友就太失尊嚴了。有些人仍有這想法,以為爸爸的主要薛利用無上權威管治妻子和兒女。我們當中許多男士其實不善處理親密的關係,甚至很害怕與人有親密的交往,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與子女做朋友,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跟自己的父親有任何親密的交往。
  
雖然我們也許沒有良好或正常的父子關係,但我們有一個最好的模範父親--天父,我們可以學效他成為一位好父親。
  
何等恩友

正如神的本性和特質成為人追求美善的基礎,神本身就是模範爸爸,我們從他身上知道好爸爸是兒子的朋友。
  
我們從聖經知道,從上古開始,神一直主動與人交朋友,聖經說亞伯拉罕是神的朋友(神還使他成為(萬國之父)):
  
「我們的神啊,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驅逐這地的居民,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嗎?」(歷下20:7)
  
「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賽41:8)
  
「......亞伯拉罕信神,這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 」(雅2:23)
  
摩西在曠野帶領以色列人時,當他進入會幕中與神共話時,天上有云柱降到會幕前,顯明神的同在,聖經這樣描述神與摩西的關係: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上)
  
神透過先知撒母耳向掃羅說話,因掃羅三番五次違背神,所以神要把他的王權收回,另立大衛作以色列的君王,撒母耳用以下令人難忘的話描述神如何看待大衛:
  
「現在你(掃羅)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王......」(撒上13:14)
  
撒母耳形容大衛為(合神心意)的人,顯示出一種不常見的關係,也可理解為一種很親密的情誼。
  
我們也可以像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那樣,稱天父為朋友,因天父是他兒女的好朋友,隨時在我們身邊,樂意花時間在我們身上,他向我們顯示他的性情,他認識我們,又常引導我們更認識他,他愛我們,享受與我們在一起,當我們成功或得人讚賞時,天父也十分歡喜。請注意,神根本不必選擇做我們的父親或朋友,他本來就是我們的父親,他又願意做我們的朋友,他的本性如此,愛孩子的爸爸本來就是孩子的朋友。
  
我要以我的天父作榜樣,我要亦父亦友,但絕不會為要討孩子歡心而放棄管教的責任,這一點天父做到了。我倚靠聖靈及神的幫助,靈活運用策略,也必能跟孩子建立真正的友誼。
  
隨時回應孩子所求

假設你的好友是某個大公司的總裁,有一個星期五,你忽然想起有事要跟他蹉商,想馬上找他,於是你請他的秘書給你傳達。
  
「先生,真對不起,」秘書說:「總裁要到下星期二才有空見客,請你到時候再來吧!」
  
「我只要見他幾分鐘就夠了,」你有點歉意,但仍堅持:「請你傳達一聲,我需要現在見他。」
  
於是秘書拿起電話,說出你的名字,你聽到電話中傳來吼聲:「不要打擾我,叫他下星期二再來。」
  
你會有休感想?你的「好友」的回應會對你們的友誼有休影響?你仍會視對方為好友嗎?你大概會想,你視對方為摯友,可能只是一廂情願吧!
  
易地而處,你就能明白當你整天忙碌,不肯放下工作聽孩子說話,他們心裡有多難受。當然你不能隨時放下工作跟孩子玩耍,但我相信你其實可以對兒女的需要更加敏銳,在這方面,我們要做得更好。
  
有一次,我正在拼命趕工作期限,要盡快完成手上的文稿,當時7歲的尚恩來找我,我不待他開口便說:「現在我沒有時間陪你,爸爸需要盡快完成這工作呢!」
  
孩子失望地垂頭離開,不久我的妻子來書房找我。
  
「親愛的,」,妻子提醒我:「你常常都有工作要完成,但你不會常有個7歲的兒子有求於你。」
  
妻子一言驚醒我,我馬上放下工作去找兒子。
  
這只是其中一例,我與孩子的友誼不只需要關心,例如帶他們出外吃早餐,一齊去迪士尼樂園等等,更是在他們需要傾訴時,在他們身邊聆聽,或只是默默地陪伴他們。
  
要提高透明度

孩子的成長路充滿掙扎,如果他們接觸的成年人似乎很完美,像神那樣從不犯錯,孩子就會自覺很差勁,又會把他們的生活上遇到的難題看為自己出了問題, 。與「神」在同一屋簷下實在令人生畏,我們需要向孩子顯示真實的一面。
  
保持透明度也有正確和錯誤兩種態度,對孩子可以有裨益,也可以造成傷害。試想若爸爸整天怪責自己,重複述說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歷,他的透明度是相當高,但他同時向兒女展示了低落的自我形象,又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因為爸爸是如此不濟,孩子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投靠他。
  
合宜的態度就是讓孩子看見爸爸的內心世界,爸爸樂於述說自己兒時和少年時代的苦與樂,孩子便會發現爸爸是怎樣評價自己,又會明白他的男性角色和他的人生取向。爸爸保持合適的透明度,讓孩子看到爸爸如何處理成功、失敗、別人的讚賞和批評等。適當的透明度也包括表達內心感受。有許多男士常壓抑自己的感受,又相信大丈夫流血不流淚,這都是傳統思想的枷鎖,但惟有當你可自由地哭笑及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你的孩子才能真正認識你,否則你們永不能成為好朋友。 

善於發問

有時我盡量向孩子問一些能引起對話的問題,好增進彼此的了解,當然也加深了我們的友誼。我通常利用駕車時間、散步,或在銀行排隊等候時,問孩子一些問題,諸如「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誰做你的父母?」(你可要承受得住所得的答案!)
  
「如果你是爸爸,你的做法會與我相同嗎?」(你也要勇敢面對答案)
  
「你哪一次玩得最開心」
  
「你上次是在什麼時候感到尷尬、」
  
「你哪一次哭得最厲害?」
  
「你何時感覺神就在你身邊?」
  
「如果你擁有一百萬,你會如何使用?」
  
「你如果可以問神一個問題,你會問他什麼呢?」
  
「如果你可以去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首先會去哪個地方呢?」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逛動物園,回家的路程相當遠,所以當我駕車離開停車場時,我就提議:「孩子們,來玩個遊戲吧!今天你們看過不同的動物,你發覺哪一種動物最像你呢?你要說理由。」
  
車行了約60裡,我和妻子對兒女的認識加深了很多,當時三歲半的藹婷的答案相當有趣,她說自己像只小熊。
  
「因為我喜歡抱抱。」她的理由倒很充分。
  
我立刻把車子停在路旁,走出車廂,繞到藹婷那一邊的後座,打開車門,給她一個「熊抱」,然後一家人快快樂樂地駕車回家。
  
培養共同的興趣

有位爸爸向我投訴:「我帶孩子到外面玩,誰知他毫無興趣,真是枉費心機。」
  
「你們出外做什麼呢?」
  
「我喜歡高爾夫球,所以帶他去打球,誰知他討厭高爾夫球,我以後不會帶他去玩了。」
  
這位爸爸肯陪伴孩子,卻按自己的方式和喜愛而行,如果他和兒子趣味相同,他會成功得多。
  
有共同的興趣能增進友誼,看看你自己的好朋友,你有「球友」、「釣魚好友」、「古董車發燒友」、「大學裡的難兄難弟」等等。你們常在一起進行大家都喜愛的活動,所以友情日增。
  
聰明的父親會在孩子年幼時,就培養共同的興趣,爸爸常為幼兒讀童話故事,孩子稍長就會與父母分享閱讀的樂趣,我的孩子會對我說:「爸爸。你一定要看這書,我知道你一定喜歡!」每逢聽到這話,我便老怀大慰。
  
與孩子培養共同興趣也不怕遲,我兒尚恩大約10歲開始熱愛名貴跑車(是真的很名貴:馬莎拉蒂、林寶堅尼和法拉利那一類!)他常在報紙和雜誌上收集這些名車的照片。我於是心生一計。
  
我翻開黃頁分類廣告,找出比佛利山(或譯:比華利山)所有賣名貴跑車的車行,我分別給每間車行寫了一封信。
  
「我是很需要幫助的爸爸,我的心願是陪伴兒子活動,但目前兒子只對名貴跑車有興趣,請問我能否帶兒子到貴車行,讓他有機會坐在車上兜風呢? 」
  
我誠實地表示我買不起名車,但出乎意料之外,每家車行都表示願意讓尚恩試車。我高興地預約了時間,然後駕了約150裡車程去到比佛利山。那真是美妙的一天!尚恩隨著車行職員,駕著名車風馳電掣,尚恩試遍所有名廠跑車,每次都自豪地從車中向我揮手。
  
兒子試罷名車意猶未盡,我在回家路上就和兒子討論財富問題,彼此分享了對物質的看法,父子的感情更親近,彼此的友情更廣更深。 

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一次,一位雜誌的記者來到我家訪問我,雖然那是一家基督教的雜誌社,但那位記者似乎很努力地挖掘我的陰暗面,可能要促銷吧。她訪問完畢,忽然轉向在旁觀看的尚恩,那時他才8歲,她問我的兒子:「你不喜歡爸爸什麼!」
  
「沒有啊。」孩子回答。
  
記者旁敲側擊,一無所獲。最後她只好笑著哄孩子:「你總會有不喜歡爸爸的時候吧!」
  
尚恩想了一想,答道:「就是爸爸不在家的日子。」
  
記者露出興奮之情,顯然她已找到獨家資料,可使她的文章生色不少。
  
她起來告辭時,我告訴她應該也問問孩子喜歡爸爸哪一方面。她起初還不大情願,但最後也問了尚恩。
  
尚恩立刻回答:「我喜歡爸爸常常陪伴我。」
  
女記者似乎對前後矛盾的放感到困惑,我向她解釋孩子對我的期望:
  
(1)不喜歡爸爸不在家。
(2)爸爸常常花很多時間陪伴他們。
  
我和許多爸爸一樣,經常需要離家。我常常覺得很難在繁忙的行程及家庭責任這兩者當中取得平衡。我並不是經常成功,但我會特別努力與孩子們建立友誼。我盡可能帶其中一個孩子同行,並在安排行程時,為孩子預留我倆的私人時間。我盡量每天打電話回家,與每位家人談天。有一次,我因著去俄羅斯工作,不能與妻子一起出席兒子的校際籃球賽,我安排在球賽的休息時間打他的手機,給兒子打氣,令他知道我是何等重視他。
  
每逢我出差回來,我會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個別約會他們,例如請他們上館子,接他們放學等等,我善用每一刻相聚的時間親近孩子。
  
與孩子的朋友打交道

做個好爸爸的另一策略,是要跟孩子的朋友打交道。我們喜歡開放家庭,邀請孩子的朋友來玩(玳婷是最受孩子的朋友歡迎的媽媽)。當家裡有喜慶或安排全家旅行時,我也會邀請孩子們的好友,我樂於充當司機,因為在接送途中從後視鏡所見的情景,往往令我大開眼界。
  
有一次,我請藹莉和她的朋友去觀看一場「湖人」籃球賽,我在車上暗中觀察女兒和朋友的對話,了解少女間的相處之道,也觀察了女兒待友之道。我想知道她是否自大?她在朋友當中是否怯弱?她肯努力接納別人嗎?她慷慨嗎?在球賽進行中及賽后同去吃冰淇淋的相處,令我對女孩子增添了洞察力,那個同看球賽的晚上使我獲益良多。
  
建立家中的傳統

當孩子很自幼時,我家有個特別的傳統,令好些朋友都覺得我這人很奇怪,那就是晚上不管什麼人到訪,或我正在做什麼,時候一到,我一定要哄孩子上床睡覺。
  
若有客人到訪,我會預先告訴他們:「晚上六時半至七時,失陪」。我們也請朋友不要在晚上六時半至九時之間打電話來,因為那是我與兒女相處的時候。
  
那兩個半小時完全屬於我和孩子,有時我們在屋外散步,有時滾在地上摔跤,或一起閱讀。
  
我睡房裡的大按摩浴池,是一位朋友送給我們的禮物。有時我們坐在裡面聊聊,有時坐在池裡看電視。
  
有一晚,我們突發奇想,把一隻盛滿爆玉米花的碗放在池中,池邊噴出的水令碗團團轉,人人都大在機會伸手掏一把爆玉米花。幾星期後,孩子還對此事津津樂道,我甚至從老師及其它爸爸口中,聽聞我們家的「浴缸裡的爆玉米花派對」。
  
家裡的獨特傳統有助增進你和孩子間的友誼,我認識的一家人有他們獨特的「晚宴」傳統:他們愛到附近商場的美食廣場共進晚餐,他們一家四口各自負責買一款價廉但可口的美食,大家分著吃,樂也融融。
  
你可以創造你家的獨特傳統,但你要讓家中每個人都認為有趣才有效,而且這傳統要讓家人有機會彼此交談及分享(同看電影就不算是好的傳統,因為大家沒有機會交談或分享,但一同打迷你高爾夫球就可使大家談笑幾個小時)。
  
爸爸若肯隨時放下工作回應孩子的需要,又敢於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透過向孩子發問了解孩子的思想喜好,進而培養一些共同的興趣,主動結識孩子的朋友,又努力建立家裡的獨特傳統,必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一如我們的天父一樣,既是慈父,也是恩友。
  
這位好爸爸給孩子的不只是友誼,而是身教言傳,切實示範了健全的友誼。他在孩子和損友之間提供了一道「火牆」,保護孩子免受傷害,這位好爸爸也教曉孩子社交之道,令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及成人的階段能與人愉快相處。在孩子經歷成長期的挑戰和變遷時,爸爸一直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他給孩子動力,鼓勵他們與天父發展友誼。
  
反省、討論、實踐
  
請細閱以下的情況,問自己「這是否我的寫照?」。用你的答案來評估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1、晚飯後,你馬上離桌去看電視或閱報。
(是╱否)
  
2、有時你會向孩子提及你的童年,坦承你當時缺乏安全感,以及你當時如何處理這問題。
(是╱否)
  
3、你從不在孩子麵前哭泣。
(是╱否)
  
4、你經常放下工作去協助孩子功課。
(是╱否)
  
5、在飯桌上,當孩子開始談論上課時發生的事情,你會轉換話題。
(是╱否)
  
6、你很渴望跟孩子共處。
(是╱否)
  
7、你不能說出跟孩子有任何共同的興趣。
(是╱否)
  
8、你常常跟孩子分享最少一項對你特別有意義的活動。
(是╱否)
  
9、孩子對你目前的憂慮、失敗及失意毫不知情。
(是╱否)
  
10、你知道每個子女3位好朋友的名字。
(是╱否)
  
  
答案:
  
你若在單數的問題答(是),顯示你在這些方面需要改進。你若在雙數的問題答(是),即表示你在這幾方面表現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