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迦庆祝5岁生日 |
文 / 翟英
專家 / 林桑標 心理學專家
「我的孩子現在一歲,在他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愛上撕紙遊戲,於是為了防止他的破壞行為,我只好把家中的童書都藏起來,只留一些廢紙供他玩耍。但是,寶寶的破壞行為愈來愈嚴重,他會把玩具拆掉,把畫筆拆開,好像是想看看裏面有什麼。我該鼓勵他的這種行為嗎?還是應該及時制止?」這位媽媽遇到的問題,常見於三歲前的孩子。「破壞」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都會有的行為,只是每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罷了。破壞行為的產生原因並非單一,通常是多方面原因綜合的結果。
破壞行為原因探究
幼兒的破壞行為有三大原因,分別是動作發展的需要、強烈的探索欲和創造欲望。
1.動作發展的需要
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通常遵循著三個規律,即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由粗到細。幼兒對周圍環境和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感知,多半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從七、八個月開始,幼兒就會對抓、握、鬆開、用手撕等動作產生興趣,等孩子長到一歲左右的時候,他的動作還會變得更明顯,而且也更精細,例如反覆的抓、握、鬆開都是精細動作的最佳練習。
幼兒對手的控制及使用程度,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每一個動作的開始都會比較困難。而幼兒的破壞行為與其精細動作的發展,如手、腳、嘴等各種動作,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歲左右的幼兒,心智發展也在同步進行著,不但開始學說話,也可以走路了,所以一歲時會出現第一個反抗,二、三歲之後則會更明顯。
由於幼兒的心理發展愈見成熟,因此他必然會產生掌控的欲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開始喜歡對大人說「我不要」(兩歲時最明顯),老是想要獨立行使他的「權力」;在動作方面也表現出對動作的掌控,希望藉此體驗到獨立和控制的成就感。這時,爸爸媽媽要協助孩子體驗這種掌控周圍事物的感受,如此將有益於孩子自信心的初步建立。
2.強烈的探索欲
其實,破壞行為是孩子表現強烈探索欲的一種方式。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類天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幼兒由於智力和語言表達受限,只好採取另一種方式去探索與認識事物,這是感知動作思維的具體表現,也是幼兒破壞行為的原因之一。
幼兒對物體進行撕、摔、砸等破壞行為的心理動機,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小手去揭開事物的謎底,以探究周圍的事物和環境,或是想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盡量理解幼兒的心理活動,主動幫助寶寶滿足他的探索欲,比如,買回一個鬧鐘,可先拆開讓孩子看看,同時進行講解鬧鐘的原理,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減少破壞行為的發生,也可讓孩子體會到被滿足的快樂。
3.創造欲望萌芽出現
幼兒天性活躍,所以他們對周圍的規律會有一種想打破的欲望,因為只有打破規律,才能看到事物的變化,進而認識規律。因此,幼兒在探索四周環境時,破壞的成分肯定要比建設的成份多;然而,探究、好奇和破壞是創造的基礎,對原本有序的世界進行探索,其行為本身就意味著「破壞」。
其實,幼兒愛破壞是天性使然,也是其創造萌芽的一種體現。適當地利用孩子的此一天性,多方加以引導和鼓勵,就能使孩子的創造萌芽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有利於其大腦發育及提高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出了一種濃厚的求知欲望。反之,如果孩子老實聽話,是個乖寶寶,家裏雖然少了破壞氣氛,所有的物品安然無恙,但孩子的天性卻被抹殺了,也泯滅了孩子愛動、好奇、勇敢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反而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及智能培養。
心理學家指出,對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基礎,也就是說,他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千萬不要因其行為幼稚而嘲笑或干擾,而應給予適時的鼓勵和勸導,幫助他們自由自在地完成自我創造活動。
此外,幼兒還需要一些有益的刺激,所以爸爸媽媽應多提供孩子一些能滿足他對聲音、顏色和動手需要的刺激,給孩子一些破壞的空間,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創造力形成的基礎。也許今天的破壞,將在明天造就一個創意寶寶呢!
孩子愛破壞,你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價值,而你給予孩子的,卻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無窮財富──思考、創造和智慧。
探究行為之6種表現形式
1.嘗試行為
孩子的嘗試行為,其目的在於瞭解事物的本來面貌,體驗嘗試的過程;因而,大多帶有大膽冒險、反常態的特點,由此也就多少帶有某種不合理性和不安全性。家長不能只是輕率地訓斥與禁止,而應進一步瞭解他們嘗試的動機為何。
2.搜集行為
孩子從3歲起就開始對搜集東西感興趣,而對此行徑,家長不應草率地認定它是無聊的行為,更不能輕率、粗暴地加以阻止,因為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而且還會壓抑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操作行為
操作行為是指借助某種物品、材料與玩、教具所進行和探究的活動。家長應充分重視孩子的操作行為,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操作活動所必需的材料或工具,以利於他們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力,並展現其重組思維與再造能力。
4.提問行為
孩子的提問過程通常隱含著極其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精神,作為家長的您,應該認真傾聽他們的提問,並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參與他們的討論,然後透過問題解答之間的互動,不斷提高他們的提問水準,使他們學會用已知問題去解決未知問題。
5.遊戲行為
孩子的探究行為還大量地表現在遊戲活動中,所以他們的遊戲活動,大多是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透過角色扮演、物體構建、情境活動等途徑,以進行認知與行為相結合的探究過程,藉以滿足其再現成人世界與探究客觀世界的願望。
6.破壞行為
孩子的探究行為有時會以破壞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拆卸和打破規範等行為;此時家長要慎重對待他們的破壞行為,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和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