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麥道衛(Josh McDowell)

麥道衛(Josh McDowell) 


  
某個清晨,我發現兒子忘記把廚房內的垃圾桶拿出屋外清倒,這是兒子每天要負責的家務,而且要在上學之前完成,但那天早上,他沒有清理垃圾就上學去。
  
我告訴妻子:「我要去學校通知尚恩回家倒垃圾。」
  
妻子說:「你不能這樣做啊!還有幾分鐘學校就開始上課,尚恩遲到是要受罰的。」
  
「親愛的,我必須這樣做。」我堅持開車到學校,尚恩正在操場與同學打籃球。
  
我走過去對他說:「兒子,你得馬上騎腳踏車回家,你今早忘記清理垃圾。」
  
「可是五分鐘後要上課了,我可以放學後才清理嗎?」兒子央求我。
  
「不可以,兒啊,你知道這是你每天冒昧都要負責的家務,請你馬上做好。」

  
「爸爸,你這次幫幫我,只此一次,求求你!」
  
「不行,那是你的責任。」
  
尚恩把籃球仍給同伴,垂頭喪氣地騎上腳踏車回家。
  
我望著孩子的背影,心中有聲音說:老麥,你算是哪門子的爸爸?竟不肯通融為兒子倒一次垃圾?
  
兒子倒完垃圾再回校上課,整整遲到30分鐘,老師要他去校長室親自向校長解釋。校長聽罷就寫了一紙便條,允許他回教室上課。
  
校長打電話給我:「尚恩說的話真叫我不能置信。我沒有處罰尚恩,你如此要求孩子負責任令我肅然起敬,如果有更多的父母注重兒子的紀律,學校的工作會輕鬆得多。」
  
校長的話使我舒一口氣,我本來對尚恩心懷的罪疚感,都已一掃而空,校長肯定我做對了。
  
當然沒有人願意做個可怕的爸爸,也不願意壓迫孩子就範,我施行紀律時要求自己合情合理,但我更要求孩子要有責任心,我要幫助他養成自律的習慣,我要像我的天父般教養兒女成材。


  
爸爸的管教

神是美善,祂是慈父,是個完美的父親,祂不會懷任何的惡念,祂所做的永不會出於邪惡或缺乏愛。可是神要訓練祂的兒女,祂管教兒女是出於祂的美善和對兒女的愛。神懲罰人,非因為神不完美,乃因為我們不完美。
  
聖經記載了天父怎樣施行父親的管教:
  
「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申8:5)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3:12)
  
父親若能智能地使兒女改過從善,又能施行適當的管教,就反映了天父的本性和特質。聖經讚賞管教兒女的父親(參箴23:13;29:17),又記述了父親不管教兒子所產生的悲劇(撒上2:22-4:18;王上1:1-53)
  
希伯來書的作者將他對管教的體會詳列出來:
  
「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已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來12:5下-11)
  
父母的管教方式基本上可分為四大類型:
  
專制型--「你要依我的方法去做,否則......!」
放任型--「你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疏忽型--「我不理你做什麼。」
關係型--「我在聆聽......我關心你......我很想明白你的情況......我們今次可以試試這樣做,因為..... .。」
  
上述四種方式顯示父母對權威的不同態度。專制型的父親是個「獨裁的統治者」,韋斯達形容他有三個層次的表現,最極端的是「掌握及行使絕對的權力」,其次是「致力於或假設自己有權操控別人」,而最溫和的「獨裁者」也會「行事專橫,又主觀地處事待人」。
  
這類型的父母以極大的權威管治兒女,他們會用許多規則來限制兒女的行為,卻極少表達愛,許多這類型的父母都能為兒女提供一個「好家庭」,使孩子衣食無缺,卻沒有以支持與愛來建立親子關係。
  
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孩子通常有以下的反應:逃避或對抗。當孩子選擇逃避時,他們會變得內向及逆來順受,表面上很聽話,其實心裡埋藏怨憤。當孩子選擇對抗時,就會表露憤怒不滿、埋怨頂嘴,甚至會訴諸武力。一個只顧訂定嚴規但沒有建立親子關係的父親,只會在孩子心中種下反叛。研究發現,專制型父母的青少年子女較多對父母不滿,對成年人有偏見,而且會有反社會的傾向(其中包括盜竊、撒謊、毆打及破壞公物等行為)。這些孩子對別人感到疏離,不遵從傳統的道德標準,難以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另一種極端就是對兒女放任,有些父親能給孩子很大的支持,卻不要求孩子遵守紀律。這種孩子懂得要協父母,年幼的孩子不肯睡午覺,不肯吃正餐,不能逐其所願時就大發脾氣,瘋狂尖叫。年紀稍長,就會呼喝父母,隨心所欲夜遊遲歸,對父母諸多需索,又要求父母隨時隨地滿足他們一切的要求。誠然這種孩子呼風喚雨,但其實他們與極權父母養育的孩子一樣不快樂,因為他們的生活失去平衡,太多溺愛但太少規範。被溺愛的孩子不會依從父母的道德標準,他們當中很多會酗酒、濫用藥物及自我放縱,他們也較容易做出不道德和病態的行為。
  
你採用什麼管教方式?
  
專制型:太多監管、太少支持
    
放任型:太多支持、太少規範
    
疏忽型:甚少或全無規範監管,甚少或全無支持,孩子感覺自己不存在
   
關係型:(帶威嚴):規範監管及支持平衡  
   
若要孩子有平衡的愛與規範,父親就要採取關係型的管教方式,要清楚地向孩子表達愛與管教。這樣孩子才會感覺被愛,知道自己有價值,同時他們又意識到他們的行為不一定的限制,而增強了安全感。孩子可以遵守規則,但訂定規則的人一定要與孩子有良好的關係。
  
天父給我們一個好榜樣,他頒下規則要他的兒女遵守,他豈不是清楚頒下十誡嗎?他等到以色列人世世代代與他建立關係後才頒下十誡。起初,他只給亞當和夏娃一道規則,就是不可吃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他等了四百年,要等他不斷向兒女顯明他的性情,又和他們建立了關係,他才在西乃山上頒布他的律法。
  
我正要做這樣的父親,但我心有餘而為不足,我曾努力嘗試,但我卻多次失敗,幸好我知道天父做得到,我只要倚靠他的聖靈,他就會改變我的心思意念,他能幫助我做好我本來不能做的事。當然我還得學習一些有用的技巧:
  
一、要在關係之中管教兒女

管教要在愛的關係中才最有果效。讓我舉例說明,如果我要指正孩子犯了錯誤,我先要問他一個問題:「你知道爸爸很愛你嗎?」如果孩子答是,我就是在愛中管教他。若他的答案是「不知道」,我就只能用父親的權威去管教他。
  
我曾到菲律賓向600多位傳道人和基督徒領袖演講,會後有200多人留下與我談話。我記得當中有一位傳道人向我傾吐他的煩惱,他抱怨他與家人關係惡劣,他有3名分別為17歲、13歲和10歲的子女。他們是教會裡「最頑劣的孩子」,他們各出奇招的反叛,令這位傳道人父親不知如何是好。我提出意見:「你暫且不要管什麼規則」。
  
「什麼?」傳道人不能置信:「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他們不肯守任何規則,他們甚至以為他們不需要任何規則。」
  
「我明白你的看法。」我繼續解釋:「讓我說清楚,不要強調規則,先跟兒女建立關係,你絕不會輸。」
  
無論你的兒女年紀多大,你與他們建立關係永不嫌遲。我曾遇見一位太太,她的4名成年子女與她關係惡劣,令她十分心痛。我的好友狄克和我與她談論此事,又與她分享如何與子女建立關係。這位媽媽花了很長的時間努力重建與子女的關係。 5年後我重遇她,她告訴我,她和兩名子女的關係已有180度改善!她流著淚與我分享這經驗,說原來當父母努力修補與兒女的關係,連成年的子女也會改變過來。 

二、明確傳達規則

家庭心理學家洛士文說得好,有效的父母都「清楚表達規則,又將父母的期望說得直截了當,不會轉彎抹角。他們不會向兒女央求,賄賂或威嚇。他們只簡單直接地告訴兒女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及必需做什麼。」還記得上文提及有圍欄的草場嗎?在這種草場上的羊生長得最健康,同樣道理,清楚又合理的規範會令孩子健康成長,生活愉快。
  
坊間有關父母之道的書多不勝數,某專家提倡的好方法,另一專家會全盤否定。我認為使徒保羅已給了父母最好的忠告:「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我認為「惹兒女的氣」包括沒有清楚向兒女傳達規則和標準。
  
例如,有些父親會這樣吩咐女兒:「我要你在適當的時間回家。」但什麼才是適當的時間呢?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對一位17歲的少女來說,午夜一時回家也算適當,但她的父親在11時已在大廳踱步等待。他其實應該清楚說明:「你要在11時回家,不行誤時。」
  
「你要負責清理垃圾」這吩咐不夠清楚,父親和孩子都要清楚知道這任務的細節,所以父親要說:「你應該每天上學前清理垃圾」,不要說「收拾你的房間。」要說「請你今天晚飯前清潔房間,包括抹家具和打掃地板。」
  
清楚說出規則及期望,對雙方都有好處,父親能建立行為的規限,孩子會更尊重這些限制,而避免彼此間不必要的混亂和誤會。 

三、冷靜處理錯誤行為

請記著,孩子經常會以犯錯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當然,子女有不當行為時,我們不可視若無睹,而一定要解決。但如何妥善處理?孩子又會從你的反應當中看見或聽見什麼?
  
如果孩子能使你扯高嗓門,青筋凸現,暴跳如雷,他就意識到錯誤行為是引你注意他的最佳方法。
  
反之,若你冷靜處理,沒有長篇大論,也不高聲怒罵,結果就會大大不同。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心平氣和地指出這些行徑是不可容忍的。若有必要,暫時把他隔離。單獨留在房裡就不能得到別人注意。這種「面壁思過」的方法看似古老,但對許多小孩而言,仍是十分有效的懲罰。
  
我明白父母處理犯錯的孩子並非易事,切勿忘記孩子難免有錯,他們只是因為年幼無知。父母切忌反應過敏,小題大作。你只需肯定孩子正面的行為表現。正如我在上文提議,要在孩子做得好時當場「逮著」他,以讚賞和鼓勵來強化他的好行為。
  
四、要及早計劃

許多爸爸沒有事先計劃,以致管教子女加倍困難。家庭心理學家洛士文說,有效的父母不會等到問題發生時才去想辦法處理。
  
例如,你的女兒遲了足足一個小時回家,若你沒有預先想好處理方法,她一進門你必定怒火中燒,到時你是否有合宜的反應?又或當你4歲的兒子在商店里大吵大鬧,你是否等待事件重演時才尋求解決方法?你是否應該在問題出現之前先想好良方妙法,避免臨時不知所措?
  
我的一位牧師朋友告訴我,他一直很擔心正在熱戀中的17歲兒子會與女朋友發生肉體關係。他們兩夫婦多次婉轉地向兒子表達關注,又鼓勵兒子要向父母說心事,但兒子堅稱沒有與女朋友發生性關係。這對父母沒有掉以輕心,二人商討若兒子出了亂子,應當怎樣處理。
  
幾星期後,兒子帶了女朋友回家見爸媽,他們哭著承認,女朋友懷孕了。
  
這位爸爸回想這宗往事,說:「這是很困難的時刻,但我慶幸曾預先和妻子商討處理方法,才不致把事情弄得更糟。」
  
當然不是每件事情都那麼棘手,但及時預備及計劃,可幫助你從容面對困難。
  
五、利用自然的後果作管教

我相信聖經教導了父母兩個正面的管教方法(近代心理學家的「新發現」,)其中之一是利用自然的後果。
  
耶穌所說的浪子比喻就是最佳例子。故事中的小兒子決定離家獨立,他向父親要了他應得的家產,就頭也不回地走了。父親知道這事的後果,但仍把錢給了兒子,讓他離去。父親顯然要兒子從失敗中學習人生的道理,人要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苦果。
  
現實果然如此,兒子囊空如洗,失去朋友,沒有工作,最後淪落至在豬槽裡與豬搶食。到了這一刻,兒子才「醒悟過來」(參路15:17)。不負責任的行為引出的自然後果使他覺悟,決定回家向父親求寬恕,父親欣然接納他,且比以前更愛他。 (路15:11-32)
  
耐人尋味的是這父親不單讓兒子自由離家,還給他一筆家財。許多父親或許也容讓兒女離去,但有誰還會給他錢去揮霍?這浪子的父親卻認為雖然失去錢財,卻讓兒子汲取寶貴教訓,是值得的。
  
我和好友戴狄克合著了一本書,在書中狄克寫出他如何讓幼年的兒子上了寶貴的一課:
  
我們家裡有一座燒木柴的大火爐,當年兒子立動年幼,我們兩夫婦常擔心他會伸手入火爐,很害怕他總有一天會灼傷。
  
有一晚,我們在家吃燭光晚餐,兒子忽然伸手去觸摸桌上的燭光,我妻子馬上站起來要製止他,但我說:「不要製止他,讓他燒痛好了。」
  
立動用指頭摸燭光,痛得大叫著把手抽回。那隻是小小的一點燭光,孩子沒有受很大的損傷,但指頭被燒痛的感覺使他知道不可玩火。有些人可能說我這爸爸太狠心,眼巴巴看著孩子灼傷也不制止他。我當然不想孩子受傷,我只是讓孩子受一點警戒,避免日後因玩火受重傷。
  
同樣道理,有位爸爸知道念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商店內行竊被拿個正著,但拒絕去警局保釋兒子,警方用警車送孩子回家。這位爸爸就是利用自然的後果管教孩子了。也有爸爸忍淚看著女兒因成績差而失掉代表學校出賽的機會,也有爸爸知道「醉酒駕駛」的兒子要在牢里關禁一夜,他們都是透過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給兒女上了重要的一課,叫他們不致重蹈覆轍。

六、必然的後果

聖經運用的另一個管教方法是利用必然的後果:父母先要告誡兒女,他們若不負責任或明知故犯,就要承擔必然的後果。父母可與兒女約法三章:「你若不吃完晚飯,就不能吃甜品。」又說:「你若不餵你的小狗,你也不可吃飯。」在伊甸園中,神就用了這方法管教亞當和夏娃。神准許他們隨意享用園中的一切,只是不可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神清楚說明後果:「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5 -17)
  
但夏娃首先吃了那樹的果子,亞當也跟著吃了,神所預先警告的後果一一實現,亞當和夏娃的身體要死去,也要受其它相關的懲罰,女人要受生產的痛苦,男人要勞苦才得吃,他們還要離開伊甸園(參創3:1-19)
  
神給亞當和夏娃清楚的規範,當他們選擇違背規範時,他們就選擇了那必然的後果。神仍愛他們,但人要按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狄克善於運用管教方法,他讓犯錯的孩子承受後果,成為日後的警惕,狄克在書中憶述:
  
大兒子阿狄考獲駕駛執照之日,我與他約法三章,他若觸犯交通規則,要自己付罰款,而且在30天內不可以用車。我記得當時他怯怯地對我表白的情景:「爸爸,我被警察開了罰單。」我不知道他以為我會有什麼反應,我只問了一句:「車鑰在哪裡?」
  
阿狄把車鑰交給我,自己掏腰包交罰款,又喪失了30天的駕車權利,我沒有動氣質問他出事的因由,只讓自然的後果教訓他,他按我們預先的約定受懲罰也就是夠了。
  
孩子因犯錯而自食其果,這事本身就能教訓他們不敢造次,父母的說教和責罵全無好處,只會破壞親子感情。其實做父親的不必當警察,法官或行刑官,他只需要教導孩子明白自己所選擇的行為,會引發必然的後果。
  
七、言出必行

我記得長女藹莉初中畢業時,去同學家裡參加畢業舞會。她打電話回家,請我准許她在同學家裡留宿。我問她幾個重要的問題,女兒坦白告訴我「通宵舞會」中也有男同學,但她不肯定他們會不會喝酒。當她說出一些留宿同學的名字時,我發現其中一個小子曾經成功得到酒,而他與藹莉同齡,只是14歲。
  
我聽完藹莉的話,就答:「藹莉,我想你不應該留宿,請你在舞會完畢,準十時回家。」
  
接下來的半小時,女兒打了三次電話回家,有一次還在電話那端低泣起來,我才知道原來有4、5位女同學想留宿,但她們的父母要先看藹莉的爸爸有何看法,才決定是否批准她們。
  
顯然,藹莉是受了同學的壓力。她開始不停地告訴我不用擔心,那家的父母都在場,留下的同學人數也很多,不會有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的情況發生。
  
我聽出那不是女兒自己要說的話,一定是旁人迫著她念的台詞,我於是堅持她要準時十時回家。
  
掛斷電話時依稀聽到女兒的啜泣聲。我不喜歡讓兒女失望,但我更要保護她。當晚女兒回家時我和妻子已就寢,藹莉喚醒我們向我道謝,她說:「爸爸,你救了我,我其實根本不願意留下,但其它人強迫我,幸好你最後也不批准!」
  
父母言出必行有兩大好處:其一,兒女能抗拒朋輩的壓力,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爸媽不批准」。其二,你讓兒女知道,有些價值和規則是不容忽視或妥協的。 

八、要在愛中、不可在怒火中管教

聖經說得好:「主所愛的,他必管教。」請注意,聖經沒有說:「主所憎恨的,他必管教。」甚至沒有說:「主所惱怒的,他必管教。」可見天父是在愛中管教兒女,管教並非出於憤怒。
  
每個爸爸都會對孩子生氣,明智的爸爸在這種時候執行規矩會格外謹慎。如果我怒火中燒或暴跳如雷,想開口罵人動手打人,我就不能以愛去感化孩子。
  
所以我要不斷提醒自己,管教兒女要建基於親情。在執行規矩之前先問:「你知道我愛你嗎?」這做法不單令我的管教和親子關係相輔相成,而且給我寶貴的教導,提醒自己要以神為榜樣,要在愛中,不在怒火中管教兒女。
  
九、調整你的管教方法

有些父母以一貫的方式管教兒女,無論孩子6歲或16歲,管教的方式都一成不變,這種父母基本上是要孩子從小到老,事事言聽計從(至少在兒女離家自立之前),他們都要嚴厲操控兒女。但這管教方式遺害至深,子女會感到窒息,受壓迫,簡直完全透不過氣來。這種高壓手段會激發不智又不健康的行為,而且子女永遠不能學習自製,因為他們厭惡任何形式的管制。
  
但我們的天父不是這樣的,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惟有萬靈的你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下)換言之,神管教我們是要叫我們長進,要我們聖潔。我們被管教後,會變得成熟,又會漸漸像神。
  
聰明的爸爸會仿效神,他又會按兒女的年齡和成熟程度去修正自己的管教方式。他也會知曉孩子是否預備妥當,可以迎接新的挑戰,責任或權利。這時,爸爸就要放鬆外在的管教,好讓孩子發展內在的自律。
  
例如,爸爸對兒女的爭執置身度外:「我不需要牽涉其中,你們都長大了,可以自己找出解決方法。」兒女都超過12歲了,爸爸可以說:「我認為你已可以照顧自己,從今天起,你要調整鬧鐘,自己按時起床。」又可以說:「只要你達到理想的成績,我就不必規限你什麼時候上床睡覺。」
  
我想說明一點,有效的管教要貫徹執行,但同時要有彈性,切忌一成不變,要按孩子的年紀及成熟程度來調整規則和期望。
  
父親若能用神的方式去管教子女,在愛在管教,又能清晰地教導及貫徹始終,他就會贏得尊敬,和睦,公義。這位好爸爸能幫助孩子學習自律,這種品格使孩子在情感、社交、靈性、生理上健康成長。這位爸爸也能幫助孩子免去不當行為帶來的惡果,得到好名聲。他使孩子心平氣和,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受了神的管教變成健康、快樂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如此。
  
反省、討論、實踐

☆1、本章指出四種基本的管教方式:專制型、放任型、疏忽型及關係型。你兒時接受的是哪一種管教方式?你作為父親,對兒女採用哪種管教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伯來書12章10節寫出神管教兒女的目標(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試在下面的空格寫出你管教兒女的不同目標:
  
我管教兒女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曾否利用自然或必然的後果來管教兒女?請憶述這些經驗。如果你打算開始運用這方法,可從小處做起,但謹記要言出必行,使兒女承受他們行為的必然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檢視你管教兒女的態度,並在下圖適當的位置加上「√」:
  
□批評  □糾正  □審判  □教導
  
□操控  □引導  □管制  □放鬆
  
你可以怎樣令自己在上述的管教方式更像神?
  

☆5、你經常在愛中或是在怒火中管教兒女?你可以採取什麼實際行動以求改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