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asia Salak 探索游

文 / 沈蔚穎  
專家 / 王蓉芳 幼稚園副園
長 


「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著名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

引導修正不良行為

在幼稚園的團體互動活動中,較受同伴所喜歡的小朋友,多半能表現出適當的禮貌、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喜歡與人合作遊戲、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也願意聆聽其他小夥伴的想法、用積極的態度面對所遇到的困難等等,且因爲善於與其他人溝通,所以這些小朋友常不自覺地左右團體的決定。相反地,團體中不受歡迎的小朋友人,他們通常不管別人,不願意與人分享,也不喜歡團體活動,且不遵守團體規定,有時甚至還會有肢體及語言上的暴力。

這些「不受歡迎」的小朋友,除了園內老師的引導外,也需要家庭的影響和家長的幫助。所以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互動,比如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去體驗、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的影響,進而願意主動修正不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以家庭和睦為楷模

孩子最初與人合作的學習對象,便是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成員。倘若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孩子會以此為楷模,認為與人相處應該和諧,且關心、體貼他人,在潛移默化下學習與人合作之道。反之,在一個整日爭吵不休的家庭中,很難培養出人際關係和諧的孩子。



體會分工合作的快樂

讓孩子參與家事分工,可以培養他的合作精神,因此父母可以邀請孩子做自己的小幫手,共同完成一項工作,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頓可口的晚餐,讓他體會與人合作的快樂,並且於合作結束後,真誠地向孩子表示感謝,讓他明白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能力不足,就認定他會愈幫愈忙,而拒絕孩子的熱情;和父母一起合作完成工作的愉快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人合作的心理願望。


藉遊戲灌輸合作觀念

那些自我中心的孩子,剛開始很難與同齡夥伴和睦相處,只有在碰了幾次釘子以後,才會意識到在團體活動中,一定要考慮到他人,所以要多讓獨生子女獲得與他人相處的經驗,並透過小朋友之間的遊戲,教導孩子與同伴友好合作的方式,灌輸其「輪流」、「借用」的觀念。


協助解決合作中問題

當孩子與同伴意見不一或玩得不愉快時,父母應及時引導孩子相互商量辦法來解決,如猜拳、輪流、比高矮等方式,藉以協調關係,確定共同的目標,使活動順利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