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家人

文 / 周涵  
專家 / 盧樂珍 學前教育專家 


仔細觀察一下孩子,他是不是常常驕傲地告訴別人:「我爸爸是這麼說的」、「我媽媽要我這麼做的」……孩子對你是多麼信任呀!不管你是否是個完美父母,在孩子眼裏,你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不要讓孩子失望,要讓他溫暖的小手,滿懷期待地伸向你…… 

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的信任感,通常是平日的溝通互動中培養。專家指出,不管多忙,父母都應該每天抽出至少15~20分鐘和孩子一起聊天、遊戲、唱兒歌、講故事……以孩子喜歡的方式相處。喜歡運動的孩子,父母可以帶著他散步、放風箏、騎單車等簡單運動。

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家庭產生了疏離感,那麼將來就很可能導致他對社會的疏離,進而產生對周圍世界厭倦、失望的不良情緒。


物質和精神的分享
有些父母平時很少和孩子待在一起,因此一有機會在一起,就容易產生補償心理,一不小心就會過分溺愛孩子,如此容易養成孩子的雙重性格:在幼稚園裏,他可能受到壓抑;但是在父母這裡,得以全部宣洩。這種心理上的差距,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事實上,即使和孩子待在一起,也要避免讓他以自我為中心。當孩子吃什麼或者玩什麼的時候,可以試著和

他一起分享或參與。最重要的是,除了要對孩子的情緒有所瞭解外,也要讓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有所瞭解,才能一起分享:讓孩子懂得理解他人,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考慮事情。比如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告訴他:媽媽今天有些不舒服;媽媽的頭好疼……給孩子理解他人、安慰他人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信任,同時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溝通。

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家長如果不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得喜怒無常、剛愎自用的話,就會養成孩子自卑、多疑的性格,甚至出現退縮的行為,最後可能導致對所有事物的不信任。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意味著對於自己所置身的環境,他擁有更多的權利,這對於信任感的建立是相當重要的。有些聰明的父母,喜歡徵求孩子的意見:你要幫媽媽擦桌子,還是幫媽媽搬椅子?你要穿這件紅色的衣服,還是那件綠色的褲子?你要跟媽媽一塊去跑步,還是和爸爸一起去爬山?……這樣,不但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激發孩子的參與意識,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


凡事動手做鍛鍊自己
很多時候,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源自於沒有能力改變自己所置身的環境。當人們的時間能力足以改變,甚至克服周圍不利因素的時候,信任感就會油然而生。所以從小養成孩子積極動手做的好習慣,對於日後的時間能力大有好處。
和孩子一起洗衣服,一起收拾房間,一起作蛋糕……,哪怕孩子只是幫你開水籠頭或者為幫你打個蛋,讓他看到你做事的過程,也能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你對生活的熱愛。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旅途中,建立對父母的信任感是他對世界產生信任的第一步。
研究顯示,缺乏信任感的孩子,個性會表現出安全感的喪失,容易導致性格內向,進而產生悲觀、失望情緒,這樣,對於孩子將來社會活動的參與,社會關係的建立,都會造成消極影響。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不是嗎?


讓孩子感受到你們的愛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存要求壓不斷提高。父母們為了有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不得不忙碌奔波。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做到家庭、事業兼顧似乎不太容易。然而對孩子來說,太早被這種緊張氣氛所籠罩,是不公平的。最好的方法便是:讓他感覺到你的愛,在愛的氛圍裏得以放鬆。及時你並不在身邊,他也能時時感覺到你的存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在出門之前,會給孩子留下紙條:寶貝,我愛你,桌上放這我昨天給你買的故事書;或者在父母出差的時候,孩子可以收到來自遠方的祝福和問候。

對於孩子性格的完善,父母雙方的影響缺一不可,他既需要來自父親的力量和堅定,也需要來自母親的毅力和溫柔。現在的家庭,通常父親缺席的機會要多得多。這種情況下,媽媽就要注意提醒父親的存在,比如用讓孩子給爸爸畫幅畫或者寫信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er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